Skip to content
升旺来菌类文化网
Menu
  • 首页
  • 菌类文化
  • 菌类功效
  • 菌类知识
  • 菌类文献
  • 行业动态
  • 菌类资讯
Menu

菇民习俗

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

庆元县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800多年前就开始了香菇生产,并世代为业,一直到今天。庆元的香菇历史就是世界人工香菇栽培史,砍花法制菇术是历代菇民赖以生存的传统生产技术,千百年来庆元、龙泉、景宁三县的菇民信奉香菇鼻祖吴三公,在长期的生产历史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信仰习俗和生产、生活习俗,从这些习俗中充分体现了千百年的香菇生产历史的演变进程。 菇民习俗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浓郁地方特色的一系列菇民生活、生产的风俗习惯,由信仰习俗、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等组成,产生于砍花法制菇发明的时代,大约是在南宋时期,至今已沿袭了近千年,是构成庆元乡土文化和香菇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菇民在香菇生产阶段是个很分散的小群体,并且庆元、龙泉、景宁三县的十多万的菇民散落在全国12个省200多个县,他们在外乡从事香菇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险境,都能团结一起共度难关,这与菇民的风俗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他们通过一些集会式的习俗仪式来增强菇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县的菇民都有着共同的习俗、共同的行业语言—菇山话,因此菇民习俗具有凝聚、整合、引导菇民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对于促进当时的产业发展、技术的保密性和菇民间的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现代制菇技术出现,古老的砍花法制菇术不再在实际生产中使用,依附于传统生产方式的这些习俗就失去了沿袭的基础,再者现在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形成了新的生活习惯,这些对传统的风俗习惯有一定影响。现仅剩部分的菇民习俗还在传统菇民区的农村遗存,如果不加强保护和发掘,将面临消失灭绝。(来源: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标签: 菌类文化

推荐文章

  • 江苏滨海县坎北街道吕滩村凭菇C位出道
  • 乡镇企业法
  • 环境包袱变身绿色财富
  • 华人纷纷赶办年货 新加坡菇类海参价格上扬
  • 美国蘑菇城竖逾600斤重蘑菇雕塑贺新年
  • 湖北郧西县2025年食用菌综合产值将突破37亿元
  • 黑龙江东宁聚焦菌用机械自动化开启黑木耳产业新征程
  • 浙江衢州构建秸秆育菇全链条利用机制
  • 食用菌虫害蓟马的防治要点
  • 会议通知益利机械2025福农菌业漫谈会

分类

  • 菌类文化
  • 菌类功效
  • 菌类知识
  • 菌类文献
  • 行业动态
  • 菌类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5 重庆市升旺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渝ICP备2023011615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