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升旺来菌类文化网
Menu
  • 首页
  • 菌类文化
  • 菌类功效
  • 菌类知识
  • 菌类文献
  • 行业动态
  • 菌类资讯
Menu

冬季温室食用菌常见的病害防治技术

Posted on 2024年12月20日

1. 石膏状霉菌 石膏状霉菌在培养料后不久便在料面上出现,尤其在床面湿润、通风不良时会严重发生。初显时为一白色霉状斑块,然后斑块变黄转褐,最后在斑块处出现恰似砂粒的粒状物,具恶臭。 防治方法: ① 要使用发酵良好的培养料; ② 加强菇房的通风换气; ③ 出现杂菌时,先撒上一层石灰粉,然后把受害的培养料或泥粒搬掉,补上新料或新土粒。 2. 胡桃肉状霉菌 此霉菌也被称为“菇瘟”,有一种难闻的漂白粉味。一旦发现,应禁止使用,深埋菌种,以防蔓延。当菇床上发现胡桃肉块杂菌时,要加强菇房通风换气,减少或停止喷水,并将粒状的“胡桃肉”并土粒拣净,待气温下降到16℃不利其生长时,才进行喷水。亦可用5%的石碳酸喷射病区灭菌。 对其他杂菌,宜喷水和通风透气。若将含量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800倍用于培养料拌料,能防治杂菌,还能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

标签: 菌类知识

推荐文章

  • 黑皮鸡枞菌菌种制作及种植管理技术
  • 高产单片簇生少褶黑木耳品种吉黑6号
  • 香菇麦蛾习性及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 香菇热风干制技术要点
  • 香菇有哪些栽培品种
  • 香菇接种后如何降低菌棒感染率
  • 香菇常见虫害及防治技术
  • 香菇冬季高产要点
  • 香菇冬季管理技术要点
  • 香菇产地在哪里 香菇生长环境要求有哪些

分类

  • 菌类文化
  • 菌类功效
  • 菌类知识
  • 菌类文献
  • 行业动态
  • 菌类资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5 重庆市升旺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渝ICP备2023011615号-6